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苗族節慶服飾文化特展
苗族節慶服飾文化特展
26841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五濱路二段201號
活動地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展示館102特展室
展覽日期至2010-05-23
由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自99年1月1日起正式開展的「苗族節慶服飾文化特展」,展出內容以涵蓋黔東南境內八個支系型態的苗族傳統盛裝、銀飾等為主,搭配節慶樂器與生活器物等共百餘件精品;希望藉此展覽引領觀眾欣賞苗族服飾的華麗風采,並探討苗族傳統藝術與文化。
過去在資訊尚未發達之前,苗族始終予人神秘印象,隨著近代相關人類學、民族學者的深入研究探訪,以及當地觀光旅遊的開放,苗族的風俗民情逐漸呈現於世人眼前,其中,最為豔麗、奪目的,莫過於苗族多彩服飾。散佈各地形成支系繁多的居住特色,讓苗族服飾型式多元多變,也讓其製作工藝織、染、繡技法各有巧妙地發揮。
苗族服飾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猶如現代的禮服,僅在重要節日如過年、婚慶等時穿戴,婦女們依不同場合決定穿搭的件數,以及佩帶銀飾的多寡。其服裝特色在於苗族婦女運用精湛的織繡技藝,將流傳的神話古歌,以及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化作手中針線,創作出豐富圖紋的繡片,縫綴於衣肩、衣袖、衣背等處。由於盛裝製作精細華麗,所穿戴使用的銀飾與繡片都是代代相傳的珍貴收藏。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簡稱黔東南),沿著雷公山北側清水江邊一帶,因苗族人居住最為集中,人口密度較高,此區域的傳統苗服盛裝類型豐富,每逢節日慶典,苗家婦女必定盛裝穿戴,精心打扮,未婚少女衣著尤顯亮麗,五彩繽紛的繡片再加上各式銀飾的妝點,個個「花衣銀裝賽天仙」,形成此地支系苗族服裝的一大特色。
此地盛裝服飾由許多作工精細的繡片貼縫裝飾,色彩斑斕且圖紋饒具變化,不論是擬人化般可愛的動物造型繡花,還是猶如來自異次元空間符號的變形圖紋,皆出自身居叢山峻嶺的苗族婦女之手,其豐富的想像力與旺盛的創作力,塑造了苗族獨特的美學風格,堪稱服裝設計界的素民藝術家。苗繡名聲不脛而走,2008年中國政府已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項目之一。
苗族作為以農耕為主的民族,傳統家庭的性別分工便是男耕女織,製作、生產服飾是女人一生的責任。在傳統社會中,苗族女孩從小跟著母親學習織繡女紅。她們不只是用針線刺繡美麗的服飾,也是在編織畢生幸福的寄望和期盼,因為姑娘家女紅技術的好壞,不只是長輩評鑑女孩子是否勤勞、聰慧的要件,也是姑娘家在村寨中地位高低的評判標準,更是青年男子擇偶考量的條件之一。
在此次展件原地點之一的雷山縣西江等地,苗族傳統女兒出嫁之時,便是將自己從小到大積存的繡衣帶到夫家,讓新家庭成員和親戚觀賞與評價。新娘的嫁妝是一個女孩長大成人,可以擔負家庭責任的證明,而每逢重要節日如相當於漢族春節的「苗年節」,則成為檢視女孩手藝的年度「考核」。在歡樂的歌舞場中,姑娘們紛紛穿起新裝,伴隨著悠揚蘆笙音樂、銅鼓節奏翩然起舞,四周圍滿觀看人潮,女孩的刺繡、款式,都是人們品頭論足的內容。
苗族織繡的裝飾圖紋非常豐富,有動物、植物及幾何圖紋等數十種。苗族婦女在服飾圖案的構思中,大膽地運用誇張和變形的手法,經過各種挑花、貼布、點蠟、刺繡的處理,呈現色彩斑斕且如童稚般的奇特幻想。她們有時把蝴蝶的翅膀裝在鳥的身上、虎的身上長出魚鱗、鼠兒有貓般的花紋、龍的身體有魚的彩尾……,凡此種種,創造了諸多不合理但又充滿情感的藝術形象。據說這些傳統紋飾,蘊含豐富的歷史神話、傳說故事和口傳記憶,也反映族群獨特的信仰與風俗。
數百載以來儘管物換星移,各支系苗族的服裝形式卻少見改變,涇渭分明的穿搭方式,成為對外明顯的識別標誌,對於苗族人而言,服裝表現了該群體共同歷經的生命歷史與前輩先祖的生活記憶,婦女手中針線猶如筆墨肩負著紀錄、傳承的責任。
費用資訊
普通票:150 元/張
敬老票:75 元/張 65歲(含)以上遊客(需憑証)
團體優待票:120 元(20人(含)以上)
縣民敬老護照:75 元/年
縣民護照:500 元/年
優待票 :100 元 1.學生(需憑証) 2.宜蘭縣民(需憑証)
免 費: 1.身心障礙人士(需憑証) 2.115cm以下兒童
本園區針對學校校外教學另有提供優惠方案,須以事先行文方式完成預約申請,相關作業請洽
(03)9507711#335薛先生,0800-868676服務台。
憑首都客運當天票根,可買團體優惠票120元入園
資訊轉載自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http://www.ncft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