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日本與台灣的絞染邂逅

2007年研習課程中,工藝所禮聘日本的山口善照柘植美代子老師,來台敎授絞染技法。來自愛知縣名古屋的山口老師,家族經營有松.鳴海絞至今已傳承四代。有松一帶自江戶時期起,便以特殊的絞染工藝名聞遐邇。據說全日本有100多種紮、絞縫技巧,其中90%以上在有松地區傳承至今。日本絞染發源地以洗練的京都與素樸的名古屋為兩大產地。各自承續地方的歷史特色與技法表現。京都以「鹿子絞」聞名,而有松.鳴海絞的「三浦絞」、「手筋絞」等屬世代相傳的代表技法。為了尋求傳統技藝的創新與整合,山口老師到京都修業七年,將京都的多彩技藝,融入以白、藍雙色為主調的有松絞染中。
柘植老師原本是位上班族,因為興趣學習設計四年後,跟隨絞染大師榊原あさこ研習技藝達十年之久。婚後與夫家的絞染事業結合,開設一間名為「こらぼ」的工藝店,聚集80 多位專長迥異的工藝家創作,除了販售展示商品之外,另設技藝教學教室。(其專屬網站為http://www.tsuge-bussan.co.jp/collab)率性自然的山口老師與嚴謹細心的柘植老師,相同的技法,兩種不同的詮釋手法,透過專業經驗累積的教學,使我們獲益匪淺。 傳統的有松絞為了量產,早在三百年前就開始採用完全的分工分業制度。也就是「一人一技法」,一個圖案中若有數種技法的組合,作品就必須經過好幾個職人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基本的「一人一藝」技法,由母親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傳承給孫子,世世代代。每一種技法透過專業的經驗累積,總能達到淋漓盡致的完美境界。但這脈脈相傳、術業有專攻的模式,在多元化講求全面教育的台灣,就不見得行得通了。為了具備良好的競爭力,以因應在嚴酷的環境中求生存,我們必須懂得更多,除了基本技術的不斷學習,還要提升設計能力,才能與市場有所區隔。因此,絞染技法的習得,對我們而言,僅是儲備的工具之一,而非結果。美好物件的創出,需懂得如何綜合所學,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目前絞染作業,雖有簡單的工具可茲借助,加快速度,但仍需用手一個一個、一處一處謹慎繞綁處理,屬純技術、需勞力、耐性之手工業。因為是手工,每一個絞染作品都可以忠實的呈現製作者的創作歷程與潛在個性,有的同學製作時沉穩仔細、慢工出細活,製作出的圖案細膩精巧,連針腳都能控制到幾乎等距;有的人不拘小節、率性而為,其作品自然呈現出另一種粗曠豪邁的質感。絞染所能反應的不單單只是一種技法,更是每位製作者,人格特質的縮影。所有的辛苦與努力,在染好拆開線頭的那一剎那,將會以最令人驚艷的姿態,回饋給您。

--以上 文‧秀玲;圖‧工藝所 提供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