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會務討論時間

會務討論時間改為 8/2 下午:16:00~18:00
其餘時間仍維持上課,請準時出席~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植物染研究會回娘家-課程準備材料

8/1(日)會務會議 8/2(一)、8/3(二) 詹智成老師指導實作課程 風景繡貼畫~~夜月硬殼公事包 所需準備的材料 1. 植物染布料 各式花紋布共需45x55cm 素色布45x110 cm 2. 胚布 3. 裡布 4. 鋪棉 5. 配件:黑色牛皮提把.插釦.塑膠硬板.包包底下撐腳 6. 夜光線 7. 縫紉機 8. 自由曲線壓腳 9. 縫紉用具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不藏私密技--包粽

材料:紙卡3*15cm.A線7尺*2條.金線7尺*1條.珠針*3.中國結*1.流蘇*1.保麗龍膠.雙面膠

步驟一:將紙卡依摺線摺出粽型

步驟二:取A線7尺*2條,金線7尺*1條,按步驟圖繞線將粽子繞滿黏住

繞線步驟圖

步驟三:繞完線將珠針插入粽子三個頂點


步驟四:將中國結*1,流蘇*1,組合完成即可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青葉部落魯凱族編織生活創意展

青葉部落魯凱族編織生活創意展 青葉村是屏東縣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緞面繡、十字繡、鎖鏈繡、貼布繡刺繡的百合、蝴蝶、陶壺、百步蛇等這些美麗的圖騰,是族人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也是彭春林從小吸收文化養分、日後從事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重要來源。而今透過「紋飾」、「色彩」、「技法」的了解與轉變,彭春林帶領部落媽媽與祖先們繼續對話,設計出一系列現代魯凱族的文創商品。 屏東青葉村魯凱族青年彭春林棄醫職、挑戰禁忌,將婆婆媽媽的編織才藝在部落中傳承下去。曾於榮獲縣立文化中心第四屆編織工藝獎「首獎」的彭春林表示,雖然傳統魯凱族文化中,有男性不碰織布、刺繡等女紅禁忌,但兒時在青葉部落裏女性長輩們繡繡補補的畫面、祖母織布的打棒聲、小孩撿著姑姑們繞線玩耍的樂趣…等,讓他小培養出對織繡創作的熱愛與天賦,始終像不滅的火花。 幾經衝突,他放棄獸醫畜牧之職,選擇忠誠面對自己的興趣,將魯凱族的故事、圖騰、文化,經由設計、排列組合轉變為系列商品,例如他大量了〝蝴蝶〞紋飾,在魯凱族傳說中,〝蝴蝶〞象徵男孩的敏捷、勤勞與速度,也象徵女孩的純潔與成熟智慧,代表了起飛、蛻變、把握當下等意涵,彭春林的許多織繡品,都以蝴蝶為主角。蝴蝶的翅膀、觸角,幻變成動人的家飾,是他一開始最受矚目的創作,並經過二代、三代的轉換,讓蝴蝶的情感或表情有無限延申的想像。 1997成立「彭春林創意工房」以發展魯凱族群之文化元素為創意出發點,帶動青葉部落的織繡生產,1997獲得第四屆編織工藝獎「首獎」、2006在三地門的水門村成立第一間門市「布落空間」,使民眾可以在固定地點買商品,並於2009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評選為臺灣工藝之家。 彭春林帶動部落的織繡生產,而今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文化特色,已成為青葉部落轉型發展現代魯凱族的文化商品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更用青葉村當地的植物做染料,在作品中,加入植物染布。彭春林說,終極目標是希望從染、織和製作的素材全部都採用青葉村當地的材料,讓青葉村成為織、染、繡文化特色的部落。 本次活動除展出青葉部落近幾年研發之編織文創產品,並於7/3(週六)下午1點起舉辦導覽與示範活動,遠從屏東青葉部落來的林月善、麥秋珍、俞馨惠、陳金蘭、洪冬子等分別示範十字繡、貼布繡、珠繡、鉤網、編籃等製作之文創商品,並將於8/29配合舉辦相關「魯凱族刺繡」、「魯凱族鉤網」體驗與創意市集特賣會。 展期:2010.07.03〜08.29 地點:臺中縣立文化中心3樓編織工藝館(420臺中縣豐原市圓環東路782號) ‧07/03(週六) 13:00-14:00作品導覽 14:00-16:00魯凱刺繡、鉤網示範 ‧08/29(週日) 09:00-12:00 魯凱鉤網DIY/限15人 13:00-16:00 魯凱刺繡DIY(零錢包或頭巾)/限20人 16:00-17:00 創意市集 另有DIY報名表http://www.tchcc.gov.tw/ 以上圖文轉載自臺中縣立文化中心電話:(04)2526-0136 傳真:(04)2529-5090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玩藝光年 – 2010玩具工藝特展

玩藝光年 – 2010玩具工藝特展 展覽期間:2010/07/01 ~ 2010/11/21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日(含國定假日)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文化館(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 歷經時代及科技的變革演進,玩具對於人類的意義日新月異,不同時期的玩具,代表著當時人類文明社會的縮影,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先民的生活、祖先的智慧長年累積下來的生活精華,也可見到各種材質、技術、外形隨著文明演進而物換星移,展現出許多不同的風貌。 現代小朋友身處其中何其幸福?多媒體、虛擬技術日新月異,龐大而刺激的聲光娛樂資料快速、大量地在他們的世界中流動,使他們能夠更輕鬆地接觸吸收新訊,但這些短暫、片段、不連貫式的訊息,在在降低了孩子們對於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的認知,屬於「純真童年」的生活文化及童玩遊藝,也悄然遠去。當他們立足於大自然,手中空無一物之時,他們能夠怎麼「玩」? 人類的創造力無窮,前人從生活中萃取靈感,從自然中擷取材料,創造出許多富想像力又饒富趣味、美感的童玩及遊戲。「玩藝光年─2010玩具工藝特展」反璞歸真,依循玩藝的歷史背景脈絡,區分為玩自然、玩繽紛、玩想像等三階段,並以「玩」(與物互動)、「遊」(與境互動)、「戲」(與人互動)為展場思考方向,全盤地呈現跨世紀的玩藝風采,讓觀展人士不僅可以觀賞、接觸跨世紀、跨材質的玩藝,更可以在展場中藉由親身參與製作、賞玩、思考去深刻體會其人文背景、豐富創意的生活美感。 本圖文轉載自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北部加值課程

北部加值課程作品完成日 雪梅老師另有邀請老師一同指導 歡迎北部會員或恰有北上的會員一同參與 時間:7月6日星期二下午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