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很多龍的九個孩子之所以在人間各有其職責的原因,就如同九子到底是哪九個一樣,有很多種不同說法。其中比較有劇情的典故為: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
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老大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
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李老師所說的那是因為龍爸爸懂得適才適性、因材施教的說法^^ 李明進老師所說的九子即為《升庵外集》的版本 在此不按順序先從中挑三個做介紹

◎「螭 吻」,讀音「ㄔ ㄨㄣˇ」,(蚩吻、鴟吻、鴟尾、嘲風),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壓火祥。意思大致上是說: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因喜歡吃火、吐水,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外形龍頭魚身就是螭吻,祂被認為有鎮災的功能,可消弭火災。
◎「饕 餮」讀音「ㄊㄠ ㄊㄧㄝˋ」,算得上是最為人知的龍子,因好吃將自己身體所有部位都吃光了只留下一隻堅固無比的腳,因此龍爸爸請玉皇大帝將他安置在香爐下用來頂香爐^^ 。饕餮也是傳說中的年獸,現在人通稱食量大胃口好的人為饕客。 龍生九子皆不成龍,但龍爸爸懂得善用每個小孩的特質,商請玉皇大帝分配適合的工作給他們。你我也應試著學習在對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