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2010台北縣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

淡水鎮是一個依山傍水的文藝城鎮,坐落在街上的是世代相傳的商家,包圍在四週的是獨特歷史背景的古蹟,沿著金色水岸的是終年絡繹不絕的遊客,而環抱的山林,四季花海好踏青,在這獨特的環境,又孕育出全台藝文專業人士密度最高的小城鎮。結合以上諸多特色,是本次山水有藝的泉源,展現淡水最美、最好的一面,是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的主要訴求。 今年臺北縣政府與淡水鎮公所延續過去幾年的舞動街坊精神,舉辦『2010台北縣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是為打造地方的年度大型活動,成為年年傳承的藝文盛事,建立專屬於淡水的文化形象,讓淡水成為文化資產、觀光資源兼備的浪漫之城。活動目的在將文化節慶活動與社區形塑出具有社區特色的藝術。因此,本次活動結合了歐洲頂尖團隊及淡水專業特色團隊,將演出融入在淡水街頭、戶外環境劇場表演,並營造觀眾參與演出之互動氛圍。 這是一個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創造的節慶,由藝術總監吳忠良帶領身聲劇場與特約藝術家統籌規劃。今年更突破過去踩街規格,身聲劇場帶領民眾一起為環境藝術節創作開幕演出「希望之翼」,結合音樂、大型傀儡以及運用週邊環境展開一齣互動環境藝術表現,所有踩街隊伍與參與民眾即將爆破想像,一起推動奇幻高潮! 2010年《西仔反傳說》將以發生在西元1884-1885年爆發的「清法戰爭」為發想,「清法戰爭」我方唯一的一場勝仗就是發生在淡水的「滬尾之役」;當時藉著軍民的團結力量,才能擊退法軍守住滬尾。希望透過藝術的表現方式增加文化脈動的活絡,使淡水鎮民學習先民團結的精神,進而體認現在的我們,也能同心協力愛惜、保護美麗的淡水。 由本所邀請在地藝術家、社區手工藝、學校精緻作品,推廣藝術體驗參與藝術市集,邀請民眾一同參與體驗創作。 「2010臺北縣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是為打造地方的年度大型活動,成為年年傳承的藝文盛事,建立專屬於淡水的文化形象,讓淡水成為文化資產、觀光資源兼備的浪漫之城。活動目的在將文化節慶活動與社區形塑出具有社區特色的藝術。因此,本次活動結合了歐洲頂尖團隊及淡水專業特色團隊,將演出融入在淡水街頭、戶外環境劇場表演,並營造觀眾參與演出之互動氛圍。 此為活動主辦單位特別安排的活動,也是活動之閉幕儀式,將邀請藝術節期間之國際藝術團體、在地藝術團體或學校團體一同齊聚,同台匯演,豐富的表演內容在台灣民眾的期待中絢麗登場。來自國內、外的優秀表演團隊將帶來最國際化、精彩的表演,不僅滋養民眾的藝文內涵,更成為國、內外藝文團體互相交流的大平台,將為2010臺北縣淡水藝術舞動街坊畫下最完美的句點,成為極具歷史性而難得可貴的一刻,實為不可錯過的節目之一。 圖文轉載自台北縣政府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認識園區典藏雕塑藝術「 + + - - ‧遊園趣」教育展

認識園區典藏雕塑藝術「 + + - - ‧遊園趣」教育展 展覽日期: 2010/08/28 ~ 2011/05/08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F 展覽室 環繞著國立台灣美術館建築體外是一片雕塑與花木錯落的雕塑展示區,美術館自建館之初,即投注心力經營園區與雕塑展示的結合,20餘年來,此片園區已成為民眾體驗藝術美麗場域。戶外空間展示雕塑,雕塑作品可以獲得朝曦、夕照、微風、雨絲的豐富詮釋,以千變的姿態與觀者相遇,不論是觀賞藝術者,或早上打拳、跳舞、散步的民眾,或僅僅是路過的路人,國美館的雕塑園區在民眾不經意中與大家互動。 臺灣雕塑無論是從傳統的圖騰、佛像、民間傳說出發、或源自西方幾何透視、解剖學、紀念碑式的雕刻美學、或來自東洋自然寫實風格的潤養,在經過時日的韜養與融匯,當下正邁向多元綻放的現代創作;雕塑園區內的作品展現台灣當代雕塑藝術,呈現的技法有雕刻、塑造、或結合翻模及組合,風格有寫實、變形、也有半抽象及抽象,材質為石雕、銅雕、鐵雕、不鏽鋼等具不易磨損之特性。 此教育展期望透過雕塑原作與園區空間的美感探索,潛移默化觀眾對雕塑原作的體認與鑑賞,並且將此經驗移轉到生活層面,發揮美術館之教育展功能。並由雕塑二字延伸出來技法的探索,深入淺出的方式,欣賞雕塑作品中創作者的創作歷程,所涉及的時代性、運用的媒材、技法、造型表現形式、主題等。 配合此展,規劃多場的教育活動、技法研習工作坊、研習營及藝術家工作室參訪等,期盼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以上圖文轉載自國立台灣美術館 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電話:04-23723552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變與不變~ 植物染十年軌跡展

展覽日期: 99年9月4日至11月7日 展覽地點:台中縣立文化中心3樓編織工藝館 過去10年來,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率先帶動國內植物染色之風氣並於921地震後持續進行專業植物染技術研發、傳統技藝活化、文化創意加值設計,並拓展至社區培育人才,目前已培育出具有專業素養之工藝種子教師百餘人,並在各自的領域中有所發揮。植物染從染色到產品研發,「工藝伴手禮」所代表的是認同的表彰與價值,在此氛圍下透過作品開發的過程,形成協力社群,並藉由展覽,累積消費者的支持,尤其在台灣建國將屆百年之際,在過去與未來生活形式的交替之際,透過創作展示宣告植物染色新里程的開始。 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布梭工作坊共同籌辦的『變與不變—植物染十年軌跡』展覽,一方面以中秋節概念開發植物染色伴手禮品,呈現植物染色與傳統節慶文化結合的各種設計,另一方面本展覽亦同時展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本年度「膠蟲、柿染」人才培訓成果作品,每位學員在染色課程前曾參加另項金工、竹工的認知,並在作品中運用複合媒材進行創作,在作品中融入奇幻的構想,表現「膠蟲、柿染」的豐富性。 『變與不變—植物染十年軌跡』展覽將於9月4日至11月7日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3樓編織工藝館展出,集合台灣各區域60多位植物染教學之講師、專精植物染工藝之創作者、社區工作者、學員百餘組件之作品,具體呈現近年來國內染織工藝人才培育工作上的成果,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9月7日的記者會結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99年植物染人才培訓成果發表會;今年的主題設定為「膠蟲、柿染」,現場將由今年的培訓學員示範柿染的驚奇,學員將對創作作品進行完整的解說,作品如即將羽化的蛹蝶令人驚艷。 植物染的奇幻色澤變化加上構思,可呈現出多變性讓人增加驚奇及成就感。因此,縣立文化中心將於9月19日、9月26日、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11月7日共計八天為民眾舉辦「悠遊-相框畫」、「氈氈自囍-植物染毛氈袋」、「柿柿如意-型繪染書衣」、「創藝-蕾絲手巾」等8場植物染體驗活動,讓民眾透過親自動手,進一步沉浸在植物染多變的世界中,歡迎民眾報名參加,報名訊息請洽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一樓服務台。 長期協助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培訓植物染學員的簡玲亮老師表示自植物染研習開辦以來,「不變」的是植物染色的學理與技術為主軸;「變」的是由狹義的染織延伸為廣義的染織─編、結、染、織、繡等技藝的結合應用。除進行多方面的研習課程安排外,亦帶領學員參與公共空間裝置藝術的製作、合作新纖維產品的染色與設計、禮品製作等。成立了植物染研究會,滿足學員們聯繫、滋長的需求。小紅豆市集的開張,促使學員不斷創作新產品,也在實際的賣場中領略百態的風景,尤其近期加值計畫課程的進行,在徐雪梅老師、張瑛玲老師、詹智成老師的指導下,植物染商品有更多的創意展現,因此展場所展出的各式包包、生活產品、服飾、壁飾等均展露出無限魅力。 此外,工藝中心技術組姚組長仁寬也表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長期關注植物染班學員的養成,與植物染產品在生活各面向上的拓展,因此在展覽裏呈現多元的創作主軸,突顯植物染與現代生活結合的可能性,展覽中中寮媽媽以合作創作方式開發「中寮風情」、「醜小鴨長大了」主題壁裝飾、布書,每一位中寮媽媽將自身對中寮的感動化為一個個具體形象的呈現,並以各色植物染布搭配拼縫技法,將滿滿的感動以最平實的方式呈現,從主題的確認、染色到加工製作的過程,對學員而言不僅是作品的呈現,更是對地方、社區認同的情感投射。 ~變與不變~ 植物染十年軌跡展 DIY活動簡章下載